韩寒是这个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吗?

刚才看到一位豆友说:“韩少三篇文看似大题目一个个压死人,其实细读读嘛,字里行间就两个词:一安全,二稳定。笑而不语啊。”

想一想,韩寒其实也算是这个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吧,他想要安全和稳定,这也不算奇怪吧。人只要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肯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否则反倒有可能别有用心。而利益这东西也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利益,这个谁都明白;另一种是精神利益,这个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精神层面的愉悦和快乐。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个人觉得,他说的“义”其实也是一种“利”。因为你想啊,所谓的君子追求“义”是为了啥呀?说白了就是这么做能让自己感到快乐。一个人只要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其最终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快乐,甚至连自杀亦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君子其实也是“喻于利”的,只不过这“利”是精神层面的“利”。

中国人看到别人做什么事,总喜欢分析对方的动机。就因为中国人的这种国民性格,使得很多人可以心安理得地打着好心的名义干坏事。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可能真的是一腔好心,但由于不尊重客观规律,还是会办坏事。例如很多中国老人看孩子,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就觉得按自己的老方法养孩子才是爱孩子的表现,结果他们的某些做法可能会害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我现在经常这样提醒自己:你爱一个人就得尽量依据客观规律去爱,不能只是依据主观喜好去爱,而且某种程度上,理解其实是更高层次的爱。

说回到韩寒,我一直觉得这家伙最不可饶恕的就是他把小说写得像屎一样难看。你就当我说这句话是半开玩笑半当真好了。说实话,要不是他当初得那个什么萌芽奖,他的那本《三重门》肯定也成不了畅销书,那他很有可能会像大多数城乡结合部青年那样老老实实读完中学,老老实实养家糊口。而韩寒的第二个机遇就是新浪博客的出现,本来很多人都快要对韩寒写小说很烂这件事达成共识了,恰好新浪博客出于造星的需要,造出了韩寒这个博客明星。在刚成为博客明星的那段时期,韩寒最喜欢做的就是跟一些名人掐架。后来,就在很多人愈发觉得他的博客写得很没劲的时候,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让韩寒有意或无意地走上了民粹的路线,结果再一次登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因为上述三次机遇,韩寒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韩寒用这个影响力卖他那些写得很烂的小说赚钱,拍广告赚钱,这没什么,因为这是他应得的。韩寒最近连写三篇文章,先后谈革命、民主以及自由,他说得肯定有对有错,但鉴于他激起了关于革命、民主和自由的全民大讨论,这应该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所谓革命、民主和自由,在我看来,说白了就是对更好的社会规则的向往。而说到“好”,普通公民眼中某些好的规则,例如官员财产状况公开这样一条规则,在某些官员看来可谓“坏”得不能再“坏”了,所以他们会说现在让中国的官员公开财产状况还不太现实。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不现实?”他们可能会说:“怕吓死你!”开个玩笑啊,他们肯定不会这么说了,只是很多官员的财产数目肯定很吓人就是了。

胡适曾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虽然韩寒也算是这个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但至少到目前为止,韩寒还没有变成那种整天大谈道德的老混蛋。虽然他的小说依旧写得很难看,但他还有一些少年心气,他还很年轻,他和很多中国年轻人一样,都在某种程度上为了让这个国家能有更好的社会规则而努力。你可以怀疑他的动机,你可以说他这么做是为了自利,但不要忘了,那些相对更好的社会规则只能是基于自利原则产生的,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地平等协商,并且都有很强的契约精神,那时肯定就不会有那么中国人想要移民到其他国家了。

最后再说说关于道德的几句题外话,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道德”这个词,因为就像阴三儿在《北京晚报》里所唱的那样,我发现有“太多神经病和大傻B进大学当教授”。除了个别老师之外,大多数老师都伪善得要死,而这些伪善的家伙最喜欢把道德挂在嘴边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讨厌的只是伪善的、反人性的道德,而我对这种道德的痛恨只是基于另外一种道德。说到这儿我想起我最近看阿城的书,他说:“道家的‘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所谓‘天地不仁’。去符合这个秩序,是为‘德’,违犯这个秩序,就是‘非德’。”虽然阿城在这里说的是道家的道德,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道德和真正的爱一样,必须不断前进,不断趋近于知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