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就我爸跟别人不一样?

博主注:前两天比较忙,错过了父亲节,现发几篇文章补上!

(作者:柴静)

有 朋友找我聊天。

带着一点认真的苦闷,说每期看南方人物周刊最后几页,都很受刺激,那里的文章大都写自己父辈,都是说父母尽管清贫,但是一生 正直什么的,告诉了自己 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他的父亲也老了,但他说他的父亲是个不反思的红卫兵,老了对保姆还不好。他跟老朋友说话没有遮 掩,带着困惑还有心酸“难道就我爸跟别人不一样?”。

我想起七八年前看北京电视台一个谈话节目。

一个小姑娘 跟她的父亲,谈父女之间的沟通问题。

谈到快一半的时候,现场的嘉宾和观众就开始发言劝这个姑娘了,说你父亲是何等不易,你怎么就能看他的缺 点呢,他养你这么多年你要尊敬他如何如何。

那女孩一直听着。

听到后来说了一句话,说“我到这儿来本来就是来谈我俩之间的问题 的,你这节目如果是非要听我跟我爸怎么好的,我也能给你谈成五好家庭”站起来走了。

去唐山采访地震三十年的 时候,有位摄影师是当年在场唯一可以用相机自由拍摄的人,拍了一千多张,大都是如何抗震救灾和灾后孤儿的幸福。。

我问他要一些灾难现场的照 片。

他说没有。

我说是不让你拍么。

他说不是,“是我自己当时的世界观”

读库四 周年座谈的时候,六哥说他收到最多的稿件都是个人史,“但许多文章都有这个问题。一个人一旦进入创作状态之后,会不由自主的说一些假话,不由 自主的把一些东西夸张,把另外一些东西隐没到好像没有一样。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能够把这种写作习惯纠正过来,也许就可以上升到整个民族的灵魂得到改 造的高度。”

我问他“这是一种下意识么?”

他说“我不知道,可能是人性本身的做戏感。我们看到一个人对另 外一个人诉苦的时候,说着说着就脱离了事实,并且他自己也当真了,包括我们给父辈和一 些尊敬的人写文章也是这样,把一些苦难和美德夸张了来写,写着写着就当真了,真的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我并不是说 杂志上的文章不真实,也不是我们不需要美德。

是觉得如果非得把美德当成预设主题,是个什么结果?

胡适说,“传记最重要条件是 纪实传真,而我们中国的文人都缺乏说老实话的习惯,圣人作史,尚有什么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对贤者讳的谬例……故几千年 的传记文章,不失于谀颂,便失于诋诬,同为忌讳,同是不能纪实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