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拙居邪思录—牛顿是人类的罪人

抱拙居邪思录——总说明

孔子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说,他编辑删改《诗经》,就是为了规范人的思想,使人不胡思乱想、走邪道。不过,从孔夫子以来两千五百多年中,真正思想端正、行为规矩的人并不多,所以天下从来没有太平过。这说明孔夫子的理想多少是个空想。要是天底下每个人都思想纯正、循规蹈矩的,天下固然乱不起来,进步大概会是很慢的,创造发明更不可能。因此,我认为思想多少有点奇异、有点歪邪并不可怕,它能促使人们想得多一点、全面一点。世间事物都是多面的,有正有反,有主有侧。一件事,只看到它正面有利的一面,看不到它反面、侧面有害的一面,一旦它们发作起来,防之不及,贻害无穷。一个人,只有奉承,必不成器。这就好比温室里的作物,经不起风雨;一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容易受病菌侵袭。所以,我喜欢多想,从各个角度想,有时竟得些另类结论,给人以警示。我把这叫做“邪思”。在正常思维之外,偶有所想所得,即录之,随成《邪思录》。所思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此必是片面无疑。但若能与正常思维结合起来,反可更全面。因此,这些短文只是增加思想的一个维度,切忌读后照办,否则后果自负。
一、物以稀为贵

二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是,两千多年来没有那一个皇帝做到过。为什么?孟子到底只是亚圣,他不晓得他所珍贵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真理:“物以稀为贵”。人是动物,也是物,因此,越稀越贵。皇帝只有一个,自然是最稀少的,就最贵,官员次之,百姓最多,就最贱。所以百姓可以随便使唤、随便奴役、随便压迫。

中国人为什么受欺侮?哪一国也没有中国人多,中国人最贱,不受欺侮才怪呢!
二、革命要抓重点,建设宜讲和谐

“革命”是破坏,破坏旧体制、旧秩序。打仗也是破坏,破坏对方阵线,打垮对方,也是革命。打死一个人,脑袋一槌子,心脏一刀子,完事;打垮一支部队,擒贼先擒王,瓦解司令部,了结。毛泽东是抓重点的能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重点打击,最善于破坏,所以革命成功。

革命成功了,抓建设,他老人家还是“抓重点”,“以粮为纲”、“以钢为纲”,不及其余,人民遭殃。建设是整体的,机器上一个齿轮不转,整机瘫痪。人的脑袋聪明,手脚不灵,照样成不了事。所以建设要全面和谐,各得其所,充分发挥每一部件的作用,不能顾此失彼。教育上抓“重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师资”、……给予重点支持、特殊照顾、优先待遇,以求他们发挥带头、榜样、模范、辐射作用,有多少成功案例?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各有所用,按它们需要输送血液,全盘皆活!

三、文理之不同

人文社会科学与数学自然科学,在学术上确有质的不同:自然规律是纯客观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只看是非,不讲利害与好坏;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但对其认识却有明显的与人的地位相关的利益不同,追求的不仅是是非,更讲利害与好坏,是价值观所决定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大都是一劳永逸的,鲜有失传而又被重新发现的。自然规律对人类也有利害关系,人们可以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则往往是反复的,周而复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现在还是做不到,要继续反复讲。人们似乎永远也不能接受历史经验,因此,历史上同类错误翻来覆去的重复着。

人文社会科学的著作不仅要用大量事实和数据来说理,更要用生动的案例来震撼人心,使人对社会规律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所以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一般比较厚实。
四、哪里有“创新人才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寄望于培养创新人才。政府、社会、学生家长都热望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创新人才之路。可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类社会还没有发现这样一条“创新人才之路”。实际上,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这样一条路。

鲁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路走向何方?创新人才之路当然要引导人去创新。不过,既然有路,就是人家已经走过了;既然人家已经走过了,就不再是“创新”了。“创新”就是人类第一次见到、想到、说到、做到的嘛!

看来“创新之路”是要每个人自己去开辟的。人各不相同,路也是互有区别的。允许每个人自己去开路,所要的无非是一个环境。要大学为学生铺好“创新之路”,无异于缘木求鱼,但大学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他自己开路的环境和条件。

五、 牛顿是人类的“罪人”

当今人类社会节奏迅速、竞争激烈,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目不暇接,战战兢兢,唯恐跟不上时代步伐。这都是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结果。

与此同时,地球资源加速耗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们一方面豪华奢侈地享用着生活,另一方面,面临日益贫瘠枯竭的自然条件。现代科技创造了大规模消耗地球资源的强劲能力。

人类是要走向灭亡的,现代科技正在加速人类的灭亡!

其实,没有现代科技,人们本来是可以活得更加悠闲洒脱的。他们不会感觉到贫乏与不足,因为幸福从来就是相对的。只是现代科技偶然过早地带给了人类,人类才会过早消失。要是没有苹果偶然落地,牛顿要是没有偶然看到苹果落地,会有现代科技么?啊,牛顿是人类的“罪人”!

六、 专利无利

顾名思义,专利是保护知识产权,让专利发明创造人获利的。但是在中国,专利也“异化”了。许多专利申请人不但得不到利,还年复一年地交纳专利年费,真是亏本大了。为什么?没有人要么!这些“专利”是既不能形成热销商品、也不能变为高效技术的无用“新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去申报专利,而且形成了众多专利呢?君不见,评职称、报奖励、升教授,甚至选院士,都要专利。

这符合我们中国人的逻辑:名重于利,有名就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