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感悟

这本书被归纳到心理学的范围,然而跟我看的其他心理学专业书籍不太一样,本书不是理论层面上的,而是根据作者多年心理咨询积累起来的案例经验总结出来的实操性极强的方法论以及思维方式。心理学本身的方向有很多,比如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大众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这些领域总结起来无外乎就是用艰深晦涩的说法来解释生活中简单的道理,而本书则是用大白话的方式向大家阐述自我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自己跟自己、自己跟这个世界的关系,所以本书的副标题被称之为——《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由于时间关系这周只能看完本书的一半内容,不过已经让我受益良多,以前没有想明白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了清晰的脉络。比如关于心理舒适区,大家普通的理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和人,但是作者指出这是一个认知误区,真正的舒适区应该是我们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只有改变对应对方式,才能走出舒适区。有些人换个地方、换份工作马上就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而另一些人可能见过很多人去过不同的国家,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因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长长的过去,这些过去不在环境里,而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所思所想里,在我们和环境的互动中。

而要走出舒适区作出改变,首先要了解自己内心恐惧和触动的东西,用情感这头“大象”来反向驱动“骑象人”。作者提出了两种思维模式:防御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自我进化就是需要化防御型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前者表现为活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尽一切努力来维护一个“我很强”的形象,并且对事物进行理想化的投射,很难容忍现实世界与自己期望不一致的地方,然后对事物的看法容易陷入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三个方面的绝对化思维中。作者列举出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思维上的转变,例如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的控制两分法,以及如何找到持续行动张力的创造性思维。这里讲来会觉得枯燥不容易理解,其实书上有讲很多作者亲身经历的案例,结合着故事来理解会容易很多。

书中有一点中心思想我是非常赞同,那就是对每个人来讲,努力应该比聪明更加重要。这在老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实验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证明。实验找了几百个小学生、初中生,给他们做 10 道容易的智力测验题,这些学生完成后,有一部分学生被夸奖聪明:“哇,你做对了 8 道题,太聪明了。” 而另一部分学生被夸奖努力: “哇,你做对了 8 道题,你一定很努力!”。结果在接下来的测验里,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很多都不愿意选择更难的题目,哪怕那些题目能够让他们学到新的知识。

书的后面,有讲我们如何通过获得亲密关系,来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把人生分成了青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都不一样,青年主要是寻求自我身份的认同,中年主要是完成繁衍,包括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繁衍,晚年则是整合自己完整一生的故事,坦诚地面对死亡,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另外,自我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青春期开始的人生的前半段,是收集的阶段。我们收集了稳定的自我、亲密关系、职业认同和与之相伴的成就、声望、尊重。到了人生的后半段,我们开始进入分发的阶段,把前半生收集到的东西分发出去,去关心自我以外的他人,关心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会从对下一代的繁衍中获得人生的意义。

总结一下目前我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需要了解并克服成年人隐秘的三个天真的假设:认为世界是友善的,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认为世界是安全、可控、可预测的,并且通过达到发自内心的承诺来发展亲密的关系,完成中青年阶段自我探索,为下一阶段的繁衍做好基础,其中繁衍不仅包括在家庭内传播爱和照顾后代,也包括找到创造性的工作、传播和传承知识、对社会奉献等方面。遇到挫折需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因为挫折和礼物是相约而来的。如果没有某种挫折,我们就不会发展出适应这种挫折的能力和智慧。真正有害的不是压力,而是压力有害健康这个观点本身。怎么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有时候甚至比遇到的挫折本身更重要。

书摘

有些人是天生的人生赢家,很容易就有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这不是了不起,这只是幸运罢了。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他们需要不断去面对和解决自我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难题,努力让自己一天天变得更好。这是一种了不起,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了不起。P003

世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而且会在人类之后继续存在,人类只是世界所拥有的一次机会,用来组织一些关于其自身信息的机会。P004

我们常常觉得没有选择,一是因为觉得选择不够好不够理想,二是不愿意承担责任,当我们觉得没有选择时,是把自己放到了受害者的位置上,减轻自己的负罪感。P005

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跟大象相比,力量其实微不足道,一旦发生冲突,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P011

期待的好处 vs 经验的好处。P012

正强化的好处是“增加快乐”,负强化的好处是“减少痛苦”。P013

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的经验,用新的经验代替旧的经验。P015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走出了心理舒适区。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P019

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P030

如果我们觉得一件东西很重要,就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在背后抱怨。只有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东西,别人才会认真对待。在背后报怨,等于把责任推给了别人。P036

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当假设好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再往回看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绕开了大象的防御机制。P039

小步子原理的核心,是让你专注到当下能做的事情上,至于这个事情能不能带来想要的结果,这不是你能控制的,所以不需要你去关注。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P041

消费型快乐 vs 创造型快乐。P046

一个人越是自责,就越容易放纵自己,陷入恶性循环。P053

如果我只是很轻率地表扬你们,那我其实也是在说“你们只能做到这种程度”。问题不在于对自己高要求,而是背后是对自己的厌恶还是期待。P055

对内容的改变称为第一序列的改变,应对方式的改变称为第二序列的改变。后者往往效果最好。P061

心智模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式,另一类是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式。前者会引发探索和变化,而后者会引发防御和静止。P071

“哇,你做对了8道题,太聪明了。” vs “哇,你做对了8道题,太努力了!”。后者更能鼓励学生选择更难的题目。表扬聪明和表扬努力激发了不同的心智模式。P076

僵固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重要区别,就是让事情“就此停止”还是“更进一步”。P080

防御型思维模式,表现之一就是僵固型思维,一定要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不肯改变,你是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怎么跟世界互动才重要。P084

防御型思维模式,表现之二就是应该思维,把世界和他人应该如何投影于自己的想象,不能容忍现实跟愿望不一致。我们需要区分愿望与现实,必要的时候学会妥协。P090

防御型思维模式,表现之三就是绝对化思维,绝对化思维是从三个方向对挫折做了绝对化加工的——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P103

只有创造的思维结构才能产生持续的张力,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是没有持续张力的。P111

创造性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以现实来思考目标,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该树立怎样的目标。P114

控制的两分法: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P117

“全能自恋”,意思是婴儿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只要一动念,母亲就会来喂奶,只要一哭,就有人来安抚自己。P119

近的思维 vs 远的思维。掌握近思维的三条原则:1、用描述性语言,而不是评价性语言;2、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3、关注现面能做的,而不是事情的结果。P128

同化 vs 顺应。同化是改变事物来符合我们头脑的认知结构,顺应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来适应新事物。P140

关系就是自我,我们通常认为是父母生出了孩子,但是从关系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孩子生出了父母,因为如果没有孩子,人们怎么能自称父母呢?每一段关系都有一个不同的自我,不是个性,而是我们所处的关系,决定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如果我们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所处的关系出现了问题。P146

三人关系比两人关系要稳定,因为两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有第三个人存在,两个人会各自通过跟第三个人的联系,减弱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张力,三个人的关系就会重新变得平衡。三角关系本是正常,但是某个人长期是另两个人解决矛盾的工具,那他就被三角化了,别人的矛盾和情绪会变成他的问题。P182

常见的三角化关系,父母与子女、夫妻跟婆婆、办公室政治。P183

都是你的错 vs 都是我的错。P188

所谓的纠缠,究其本质,就是我们既不愿承认对方跟我们有差异,也不愿就此放手。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拼了命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我们。P206

原谅的英文是 forgive,其中的 give 不是给对方的,而是给自己的。给自己空间摆脱关系的纠缠,发展自己。P207

课题分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课题做好,而你只负责把你的课题做好。至于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有一个简单的准则: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谁承担直接后果,那就谁该负责。P210

自我在人际关系中发展有三个阶段:自我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P217

我们在做出选择之前,根本没有所谓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在寻找和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P264

结束并不意味着消失,关系会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我们存在于这段关系中,现在是这段关系存在于我们心中。P276

经济选择 vs 心理选择。P279

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P279

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选择就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创造自我的第一步。而后面的很多步,要等我们先迈出这一步才会知道。P281

礼物不是来自挫折本身,而来自我们对它的适应。可是,挫折和礼物是相约而来的。如果没有某种挫折,我们就不会发展出适应这种挫折的能力和智慧。P284

真正有害的不是压力,而是压力有害健康这个观点本身。怎么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有时候甚至比遇到的挫折本身更重要。《自控力》作者的一个关于压力的调查。P285

成人世界主要有三个隐秘的天真的假设:认为世界是友善的,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认为世界是安全、可控、可预测的。P286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一些道理,就没法退回去,假装自己不知道。可是太早知道这些道理,你就来不及展开探索它的过程。你走的歪路不够多,这些道理就没有足够的内容来支撑它。比起这些道理,你知道这些道理的过程才是更重要的。P290

生活的意义感就在源于我们对自己人生故事的理解。污染式人生故事 vs 挽救式人生故事。P293

自我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青春期开始的人生的前半段,是收集的阶段。我们收集了稳定的自我、亲密关系、职业认同和与之相伴的成就、声望、尊重。到了人生的后半段,我们开始进入分发的阶段,把前半生收集到的东西分发出去,去关心自我以外的他人,关心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会从对下一代的繁衍中获得人生的意义。P312

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身份认同。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对自己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P319

获得紧密感的三个发展障碍:害怕不被接纳,害怕承诺,害怕被改变。P325

如何建立起亲密关系,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是对于怎样才算获得了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我却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那就是,能够发自内心地作出承诺。P326

在成年中期,繁衍是人们要完成的发展课题。繁衍,除了发生在家庭领域(下一代的繁衍),也发生在工作和社会领域。家庭外的繁衍包括:创造性的工作,传承,回报社会的使命感。P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