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到十年前,当大多数的你跟我一样,坐在宽敞却拥挤的教室角落,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学题像是一个个战场上的尸体一样摊在黑板上,脑海中是否会碰撞出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呢?
我的答案是,当然不会。
今天的物质如此丰富到人手一手机而不是寻呼机的日子我是完全没有想到,然而更没有想到的是现在这样的生活:日子会过得如此重复而波澜不惊,这般现实而缺乏诗意。梦想犹如那彼岸之花,遥而相望,却难以触及,唯有用苍白的文字和偶尔的叹息去追忆那就快消逝的青春尾巴。
最近听到这么一个说法,说一个人如果心怀坚定,激情不逝,那么青春就永远不会有尾巴——这位兄台的意思很显然,就是说40岁的时候可以去考研,50岁也可以去踢球,60岁还能攀个珠峰,只要内心激情不灭,青春就会常驻于心。
不可否认,这是对青春的另一种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充满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但本文真正想跟大家探讨的是犬儒思想和现实主义,如果非要跟前者想拉上关系的话,大概需要些黑色幽默了。
众所周知,青春这个词充满着无限的美好,与之对应的是梦想、希望、追求、激情、荷尔蒙和肾上腺素随时飙升,放在漂亮姑娘身上还能组合出一个让男人恣意遐想的画面。
与此同时,我们又从各种媒体中看到跟青春对应的另一些关键词:援(和谐)交、自拍视频、捐精卵、富士康、裸模,放在有钱人儿子的身上还能组合出一组让老百姓畏惧的画面。
所以,青春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教科书上找不到的问题,当然更找不到答案。青春到底是敢想敢做,还是恣意妄行?青春是不拘一格,还是道德沦丧?青春是加班到凌晨十二点电话一响又冲去城市某酒吧蹦迪劈酒第二天一大早用水抹一把脸又赶去上班?还是一年打两次胎半年换三男友两礼拜发生四回一夜情呢?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青春无限好,只怕乱燃烧。
说到燃烧,环顾周围,有的朋友把青春燃烧在日复一日的加班加点中,有的朋友则献给在千山万水的游吟旅途里,还有的朋友燃烧在柴米油盐的斤斤计较间,更有的朋友奉献给了爱恨情愁的缠绵悱恻处……
不可否认,这些燃烧的青春有些是自己的选择,有些是随波而动的抉择,然而不管来源怎样,总会在时间的烈火熄灭之后浮现出或幸福或追悔或狂笑或叹息的轮廓。
我有个女性朋友,芳龄自称33,高级白领,有房有车,单身也算是多年了,或者说横贯了其青春的大部分时光,偶尔交个男友也是像是减肥的姑娘用手指吃点心一样浅尝辄止。前几天听她说,活得实在没劲!我问为啥。她说是这样的,上周出差回来,到家已经快凌晨2点了,冲凉冲到一半时由于太累一不小心滑到在浴室里,脚腕立马脱臼了,当时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一种“过去忙碌失去意义未来人生一片黑暗”的感觉如同醍醐般灌顶而过……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忙碌是一种祸害,真正想说的是,爱和被爱的权利也是青春时期最应该书写的东西,如果因为其他事儿给耽搁而且耽搁得太过厉害,那倒是年老之后祭奠青春的最好点心——而且这一点,也算是男女平等吧。
韩寒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叫做《青春》。这不是小说,而是一本杂文集,其中有一篇杂文讲的是两个朋友为了生存无奈地挥霍 着自己的青春,结局却让人叹息。他们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一个缩影。这个窗口和缩影是非常苍白的,没有色彩,引不起大众的视觉撞击,只因其实大多数的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成为了这么一个窗口和缩影。
古语有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果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如果生活总会在恰当的时候恶作剧,我相信,即便可以名垂千史,亦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做冯唐或李广的。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此刻坐在电脑前阅读本文的大多数朋友都是青春在手的——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在你们这么一个黄金时代,面对着如此横流的物欲,真正应该抓住的是什么呢?
是独立的思考能力,比如说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还是知道自己的梦想,比方说到底是想做宇航员还是快递员?抑或是拥有一份不世俗利益的纯粹爱情,到底是想跟ta还是跟ta的钱财或美色白头偕老?
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有耐心把文章看到尾声的朋友,即便心里没有答案,亦会掩卷不语,静而思之。
十年之后,当我们坐在某个花园的冬日暖阳下,回忆起如今这青春葱茏的岁月,脑海中是否会碰撞出些许的欣慰呢?那爬满皱纹的嘴角是否会不经意地露出比头顶的暖日更灿烂的微笑呢?
亲爱的朋友,你的答案是?